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的赛场上,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让世界瞩目,但在这光芒背后,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——他们就是赛事志愿者。从清晨到深夜,他们的身影遍布鸟巢的每个角落,用专业和热情为这场国际盛事保驾护航。
“凌晨4点的鸟巢,我们见过”
李梦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大三学生,作为竞赛组志愿者,她每天的工作从凌晨4点开始。“我们要赶在运动员训练前检查场地器材,连一个栏架的高度都要反复核对。”她笑着回忆,“虽然累,但听到博尔特赛后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时,一切都值了。”
多语种服务架起沟通桥梁
来自北外的志愿者张阳负责外宾接待。他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多次化解突发状况。“有位古巴运动员丢了参赛证,我带着他跑遍三个部门补办,最后他送我一枚国家队徽章。”张阳指了指珍藏的徽章,“这就是志愿者的‘金牌’。”
“志愿者是赛事的毛细血管。”——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·科在闭幕式上的致辞
暴雨中的温暖守护
赛事期间突遇暴雨,交通组志愿者王磊和同伴们冒雨为观众指引路线,浑身湿透仍坚持岗位。“有位老奶奶特意回来给我们送姜茶,”王磊说,“那一刻觉得北京真暖。”
- 数字背后: 1,800名志愿者累计服务超20万小时
- 特殊记忆: 志愿者自创的“人肉指路牌”登上微博热搜
- 赛后影响: 30%志愿者后续参与了冬奥会服务
如今,当年的“小青柠”们已散作满天星,但那段穿着蓝白制服的日子,始终是他们青春里最鲜亮的印记。“我们不是主角,但赛场的每一次欢呼都有我们的心跳。”李梦的话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