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买加田径的“人才流失”:一场归化风波下的反思
在2023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的赛场上,牙买加的星光似乎有些黯淡。三位在巴黎奥运会上为牙买加赢得奖牌的杰出运动员——罗杰·斯托纳(Tajay Gayle)、拉金德拉·坎贝尔(Damion Thomas)以及韦恩·平诺克(Ramoi Hyman)——的缺席,无疑成为了赛事的一大看点。他们的集体“移籍”至土耳其,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,旨在为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,以新的身份——土耳其公民——争取更好的荣誉,而目前他们正处于等待期。
这批明星选手的“外流”,对牙买加田径项目无疑是一记重创,也撕开了长期以来困扰着田径运动的归化政策的隐蔽伤疤。更令人警惕的是,这暴露了世界田联在规则监管上存在的疏忽与不作为。
长期以来,在牙买加短跑的耀眼光芒下,田赛项目运动员的贡献常常被忽视,他们的付出也鲜少得到应有的重视。一位要求匿名的牙买加田赛名将曾无奈地表示:“我为国家赢得了奖牌,本以为会得到更多支持,但最基本的保障都缺失了。” 这位运动员在谈及自己转投土耳其的决定时,坦言这是出于对职业生涯的审慎考量。尽管做出这一选择并非易事,但从长远发展来看,土耳其提供的平台更为契合其职业目标。
另一位选手,拉金德拉·坎贝尔,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,可谓是艰辛备尝。他在刻苦训练的同时,还不得不在一家披萨店兼职,以补贴日益高昂的训练费用。他透露,去年仅从牙买加田径协会获得寥寥无几的津贴。“备战巴黎奥运会的时间非常仓促。如果下次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训练,我相信我的成绩会更上一层楼。” 他的话语中,透露出对牙买加田径发展现状的深深忧虑。
事实上,运动员选择更改国籍,往往是新“东家”提供的优渥经济待遇和完善保障体系的有力吸引。牙买加政府和奥委会去年才首次向奥运获奖运动员发放奖金。据悉,为鼓励66名运动员及21名后勤人员组成的代表团,政府共发放了28万美元的“感谢奖学金”,但具体分配机制却模糊不清。若简单平均分配,每位运动员仅能分得约3200美元,这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来说,无疑是杯水车薪。
反观土耳其,其体育保障与激励政策则显得格外具有吸引力。据了解,土耳其不仅每月向斯托纳、坎贝尔、平诺克等运动员提供丰厚的津贴,还将支付每人高达50万美元的签约费。此外,土耳其承诺为奥运金牌得主发放38万美元的奖金,若运动员同时打破奥运纪录,更将获得额外的10万美元奖励。如此巨大的经济和物质激励,自然会对那些在原国家缺乏足够支持的运动员产生强大的“磁场效应”。
这起“人才流失”事件,无疑给牙买加田径敲响了警钟。它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,如何在保障运动员基本权益的同时,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体育发展体系,留住并培养国家的优秀体育人才,而非让他们在现实的压力下,被迫选择“他乡逐梦”。"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