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男篮世界杯(现称篮球世界杯)对中国球迷而言,是一段充满遗憾的记忆。作为东道主,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1胜4负,最终仅排名第16位,创下队史最差战绩。这支由宫鲁鸣执教的年轻队伍,暴露出战术单一、对抗不足等致命问题,也为中国篮球的后续改革埋下伏笔。 回溯当年阵容,易建联虽场均砍下16.2分6.6篮板,但周琦、郭艾伦等新秀尚未成熟。更深层的问题在于: 这场失利直接推动了中国篮球的“双国家队”改革。2017年,姚明出任篮协主席,推出红蓝分队机制,让更多球员获得国际大赛历练。周琦、丁彦雨航等人在2018年亚运会夺冠,正是改革成效的初步体现。 如今再看2015年世界杯,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中国篮球的痼疾。随着归化球员李凯尔的加入,以及杨瀚森等新星崛起,中国男篮正在尝试走出一条“本土青训+国际资源”的混合发展道路。或许,这段低谷经历终将成为复兴路上的宝贵财富。引言:一场刻骨铭心的失利
核心问题:青训断层与联赛虚火
转折点:改革阵痛与希望萌芽
“2015年的失败不是终点,而是刮骨疗毒的起点。”——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
未来展望:从世界杯到巴黎奥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