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《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》等文件精神,东莞市全面推进“全员体育”工作,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,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育人水平。
在推进过程中,东莞市各学校积极构建“校、级、班”三级常规赛事体系,尤其是大力推进班级比赛,致力打造“人人有项目、班班有队伍、月月有比赛”的校园体育文化,且淡化输赢观念,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,享受运动过程和运动本身。本期聚焦东莞市第一中学(下称“东莞一中”),一起来看看学校如何打造“全员赛事,重在参与”的幸福校园,激发学生活力、锤炼意志品质、享受运动快乐、筑牢健康基石。
构建分层课程体系
实现“人人有项目”
东莞一中以“5H幸福课程”体系为核心,将“生命健康教育”置于首位,构建“基础—提高—拔尖”三级体育课程体系,确保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掌握或提升一项体育技能。
▪基础课程:筑牢全员参与根基
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以普及体育技能与知识为目标。以游泳基础课程为例,学校利用游泳设施,开设零基础班,每学期安排8—10课时,采用30人小班化教学,由专业教练一对一指导,教学内容从熟悉水性到基本动作逐步推进。通过这一课程,95%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与防溺水知识,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,真正实现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游泳选修零基础班上课中
▪提高课程: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
提高课程针对已掌握基础技能的学生,旨在提升运动水平。如游泳提高班,通过每周3次、每次90分钟的集中训练,结合动作规范强化、耐力与速度训练及个性化指导,帮助学生突破瓶颈。近三年来,80%以上参与学生的运动技能显著提升,为拔尖培养提供了空间。
▪拔尖课程:搭建专业上升通道
学校选拔体育天赋突出的学生,与东莞市游泳管理中心合作,成立游泳队,配备专业教练团队,制定涵盖日常训练、赛前集训、心理辅导的科学计划,兼顾文化课学习与身心健康。近五年,游泳队获国家级冠军5项、省级冠军12项,展现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。
学生课外足球活动
此外,学校开发了54门特色体育校本课程,涵盖篮球、足球、健美操等领域,形成了覆盖全员、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,实现了“人人参与体育”的课堂生态。
构建全员赛事体系
打造“班班有队伍”
东莞一中以班级为单位,构建全员参与的赛事体系,通过多元赛事活动,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班级凝聚力。
▪篮球争霸赛:激发团队竞争意识
历时一个多月的篮球争霸赛,采用小组循环赛与淘汰赛结合的赛制,确保每个班级至少参加3场比赛。鼓励全员报名,参赛学生奋力拼搏,啦啦队员热情助威,全校90%以上的班级参与其中,既提升了篮球技能,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。
篮球赛
▪健美操、啦啦操比赛:十四年品牌彰显活力
已举办14届的健美操、啦啦操比赛,要求参赛人数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80%,注重对班级整体表现的评价,设置多个奖项激发学生积极性。比赛中,学生们展现出青春风采,参与班级覆盖率达100%,成为学校重要的体育品牌活动。
班级健美操比赛
▪校运会与高三趣味运动会:全员参与的体育嘉年华
校运会设置丰富的体育项目,包含教师组比赛,鼓励全体师生参与,师生参与率超90%。高三趣味运动会则针对高三学生特点,设置拔河、跳绳等趣味性项目,参与率达95%以上,成为学生释放压力、迎接高考的重要活动。
多元赛事的开展,不仅推进了全员运动普及,还为精英人才选拔奠定了基础。以健美操队为例,其连续12年获东莞市健美操啦啦操比赛团体总分冠军,获4次省级冠军、1项全国冠军,培养出1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和15名国家一级运动员,其“班级普及—校队选拔—精英培养”的三级模式成效显著。
每天运动两小时
学生“天天有活力”
为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两小时的要求,东莞一中通过调整课程与活动安排,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氛围。
▪大课间活动:每日必备的运动时光
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,包含广播体操与跑操。广播体操帮助学生舒展身体,跑操培养团队意识与纪律性。学校制定严格考核制度,将评分纳入班级量化管理,确保活动质量,学生参与率达100%。
大课间跑操中
▪傍晚 “黄金两小时”:自由运动的欢乐海洋
17:00—19:00的“黄金两小时”是学生自由运动时间,学校开放所有体育场地与设施,并安排教师指导与保障安全。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运动项目,参与人数超全校学生的90%,校园化身“运动海洋”。
班级乒乓球比赛
此外,学校成立篮球社、田径社等多个体育社团,由学生自主管理,定期开展活动,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,各社团平均参与人数达50人以上。
东莞一中的体育教育注重从“技能传授”向“生命浸润”升级,成效显著。2024年,该校在东莞市第一届学生运动会上获普通高中团体总分第一名;2024年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,以87.78%的优良率创东莞高中纪录。
广东省体质抽测测试
完善保障体系
确保全员体育落地
东莞一中构建“评价牵引—资源支撑—安全托底”的闭环保障体系,确保全员体育落地。
▪评价牵引:科学体系引导积极参与
在学生体育评价中,引入课堂参与度、体质进步值等过程性评价维度,采用教师评价、学生自评、小组互评等多元方式,全面客观评价学生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,激发参与积极性。
健美操训练中
▪资源支撑:雄厚师资与完善设施筑牢根基
体育科组师资力量雄厚,15名专职教师中,有高级教师3人、一级教师6人,国家级裁判2人、省级裁判5人。科组定期开展培训与科研,多次获评“优秀科组”,2020年获“东莞市先进单位”称号。学校不断优化体育场地与设施,2022年以来,新增改造多片运动场地,新建恒温游泳池,体育场地总面积达3.2万平方米,人均超5平方米。